近日,在2022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,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表演讲。他表示,必须大力发展中国民营企业。民营企业是拿自己的钱去冒险创新,也更容易做成百年老店。
”来源:深圳商报
以下为樊纲发言实录。 企业这个话题,有方方面面。一方面是从企业本身发展角度,如何做好企业,所面临的各种问题,如何发挥各方面的职能等等。另一个方面,关于公共政策。我们从政府角度,从经济长期发展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角度,应该发展哪些企业,应该为企业创造什么样的政策制度环境,应该采取怎样的企业发展战略。我个人从宏观角度、公共政策角度探讨应该如何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制度环境,应该发展哪些企业,政策应该向哪些方面侧重。今天讲两个问题。
(资料图片)
▼
「大力发展民营企业」
第一个,大力发展民营企业。
我们有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,经济由这两驾马车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我们也有两个不动摇的政策,发展国有企业,发展民营企业。我想强调的是,现在应该特别注重发展民营企业。原因有多方面,一方面是我们不缺国有企业,我们整个经济改革就是从国有企业走出来一统天下,没有什么民营企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。从搞市场经济的角度,产权主体越多,价格信号越真实,越容易实现市场效率,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,因此民营企业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主体。国有企业相对来说独立性没有那么强,有时候信号就会出现扭曲,这是一个基本点。
说到具体问题,我想讲两个方面,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比当中,我们看看民营企业的特点。
第一个,民营企业是拿自己的钱去冒险,去创新。在世界百年不遇大变局背景下,发挥后发优势,学习引进,还可能利用一些世界上的先进技术,先进知识等等。现在美国对我们采取遏制政策,切断发挥后发优势的各种渠道,我们就要更多的自主创新。
自主创新这件事就是风险很大,失败的概率很大,需要花大量的试错成本,不仅仅是技术本身,而且商业模式都要探索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民营企业的特点就是在用自己的钱去冒险。而国有企业,用公家的钱,用公家的权,制度就要严谨一些,审查就要多一些,追责的问题必须纳入制度。因此在这个问题上,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大的灵活性,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比较差一点。民营企业可以做到十个项目九个失败一个成功,那就是成功了。国有企业也可能做到这一点,但是十个项目九个都失败了,失败的责任谁来负,能不能冒这个险等等,相对难一点。很多国有企业有实力,资本雄厚,长期钻研也可以创新,但是完全无人区的创新,风险很大的创新,相对来讲比较难。
因此,要去发展民营企业,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,在技术前沿领域。客观说可以看到,中国经济现在这些高科技产业,有领先技术的企业,都是民营企业。这也是因为在过去市场经济条件和环境下,他们敢于冒险,敢于创新,发展起来。要珍惜这样的成果。
还有一点,民营企业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形成百年老店,它可以持续发展,它可以靠一个家族的延续,在一个领域里面持续做下去。有时候一个专新特精的产品,可以一个家族几代人,很多技术,很多产业,持久专注而专业的发展。国有企业也可以,但是国有企业容易换人。国有企业很讲规矩,到了点就要退休,退休就换人,换了人有时候想法不太一样,从传承的角度,持续发展的角度,通过人事变化可能有些就难以持续专注而专业的发展下去。
民营企业相对而言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少一点,一个企业家本身可以干一辈子,没有干部调动、政府任职这方面的问题,他可以持续做,还可以通过家族传承继续做。国际上那些专新特精的企业,隐形冠军等等,很多都是几百年家族企业的传承。我们怎么利用好这种机制,发挥它的特点,使这些专而精的企业能够持续地、延续地发展,形成比较丰富的产业链,使短板能够真正逐步补齐、不再受别人的卡脖子,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。
讲发展民营企业的问题,就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,制定具体政策。比如有些民营企业遇到困难,为了给民营企业纾困,进行债务重组、产权重组等,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。产权重组之后,把原来的民营企业纳入国企管理范围,比如占多少股权之后就要按照国企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等等,就把一些民企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变成了国企。我们称为叫逆混改。本来混改是为了使得国有企业的机制里面加一些民企因素,但是你把民企变成国企,民企的因素就消失了。
再说一遍,中国不缺国企,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缺民企,所以有了民企之后,最好继续保持民企性质。因此,在纾困问题上,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些政策,比如说要通过成立一些基金,用一些产权重组办法,使它能够实现债务重组,然后再放回市场去,继续民企的性质,在产权结构上保持民企的特点,在市场上继续发展,不要变成国企。
这只是一个具体问题,还有很多其他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,制定具体政策,使两个不动摇确实在方方面面能够贯彻下去。
▼
「大力发展大企业」
第二方面,我想讲要大力发展大企业。我们现在非常重视中小企业,小微企业发展。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趋缓,导致出现很多民生问题的情况下,通过采取一些政策,鼓励扶持中小企业、小微企业发展,有利于社会稳定,也有利于创新发展。通过这些中小企业,孕育大量未来有竞争力的企业。
但另一方面,也要特别重视大企业的发展。大企业也会有问题,有些产业里面一些大企业做大以后盲目扩张,这些都是问题;大企业形成之后,容易形成垄断,这需要进行监管,需要防止市场垄断。
与此同时,我们要认识到,一个产业的实力最终要看在这个产业当中,在国际竞争当中,有多少势力雄厚的大企业。现在大家都争当五百强,是有道理的。只有强了,才能够持续发展,才能在各个产业当中站稳脚跟,才有国际竞争力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需要非常明确,要反垄断,要防止资本盲目扩张。
但与此同时,也要看到大企业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。
第一,大企业容易具有创新的实力。我们都知道,现在发达国家一些产业当中,很少有一大片的小企业,往往一个产业里面就两三家、三四家,叫寡头竞争。寡头竞争和千百万小企业完全竞争差别在什么地方呢?完全竞争可以把价格压得最低。现在一些产业里面有千百万小企业竞争,主要的竞争方式之一就是杀价。价格压得很低,对消费者确实有好处,消费者能够拿到最低的购买价格。但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利润很薄,就很难有创新的资金和实力,去研发和创新。在这种情况下,消费者虽然得到了低价的好处,却错失了各种产品的创新所带来的更大福利。而寡头竞争的好处,一方面防止价格过高,对消费者来讲成本过高,另一方面价格不用压得很低,利润就不会很薄,就会有能力、有资金有实力去从事创新研发。因此,现在有经济学家论证,最好的产业内部结构不是完全竞争,而是寡头竞争。这里面就是企业如何做大。
第二点,大企业能够在自己的创新过程中,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,形成创新链。一项技术发明需要和千百万的小企业进行创新,然后跟大企业进行协作或者购买等等,形成一个创新链,产业链,只有大企业在这些大的技术创新活动当中有所建树,能够有大的投入,才能够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创新链的发展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,要形成一个好的创新生态,需要有大企业和小企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。
从大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,要把发展大企业的战略落到实处。讲几个具体问题。
第一,要在规则上、在监管上,大中小企业要一视同仁。大企业确实要在反垄断上特别注意,总的来讲,该鼓励大企业发展,仍然要像鼓励小企业一样,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。比如说,小企业发展需要上市融资,大企业发展也需要上市融资,该上市也得上市。
第二,要把发展大企业作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看待,要用国际视野看待这些大企业。有的大企业在国内看着很大,但在国际上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小。所以仍然需要发展,需要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去鼓励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。
第三,落实到每一个产业里面,都有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问题。前面我们讲到,从一个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性而言,需要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,形成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。这个过程怎么形成呢?是在一轮一轮的经济波动过程中,通过各种优胜劣汰,兼并重组,逐步实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方面鼓励企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兼并重组。对好的企业来讲,兼并别人是低成本扩张;对那些势力比较弱的企业来说,则是凤凰涅磐,原来的投入可以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发挥作用,并不是简单的倒闭破产。
市场层面,可以积极鼓励一些股权投资基金,帮助企业做兼并重组的事情。国际上很多股权投资基金做的不是创新企业发展的事情,就是兼并重组。兼并重组是产业发展、大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如何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,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,包括资本市场,金融市场发展,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、政策环境,使得大量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,能够真正发展起来,进一步做大做强,中国经济才能在国际上做大做强,实现高质量发展,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。
声明: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推送(欢迎投稿),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!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请勿依照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,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,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更多信息请加微信:15692107373。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后台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删除!